我是个无名小卒,写的诗歌仅仅发表于校园广播(我也并未向报刊杂志投过稿),这并不影响我对诗歌的热爱。我的藏书,有三分之一是诗集、诗选。《诗经》是我常翻常看的读物,也经常被放进行李箱陪我闯荡江湖。女儿出生后,第一本启蒙书就是《三字经》……
种种,我对诗歌的向往,溢于言表。而我与女儿的交集,也源于诗歌。因为热爱,一直以来我都迫切地想影响她,希望她也有这方面的爱好。然而并不,在过去的十二年里她仿佛自带某种免疫功能,对诗歌兴趣全无。我失去影响她的兴致,认定自己是一个孤独的朝圣者,孤独地读我的诗,孤独的诗落满尘埃。后来,事情突然有了转机。在某一天午后,我被内心深处的一个声音驱动,申请了一个诗歌的公众号,要把读过的最美的诗分享出去。从发布的第一首诗起,女儿就成了我的读者,一个很有想法的读者。她不断地提意见,表达自己的看法,她说:妈妈,不是每个人都有你一样的文学功底,这些诗听着很美看着也不错,但我读不懂,不能理解里面表达的是什么意思。你能不能像平时向我介绍小说一样,也在诗享会里面写一段诗歌的背景和含义?
我接纳了女儿的建议,并让她预先阅览第二天要发布的诗歌。每次,她都会认真地看一遍,又读上一遍。碰上太晦涩难懂的,她会提议我换另一首,意见是:才开始接触诗歌,你不能期待每一个读者都喜欢有深度的,我们更喜欢朗朗上口的,形式优美的。她也会关注前一首诗的表现,粉丝涨了多少,阅读量多少?如果走低,和我分析原因。自从做了诗享会,我得到女儿的赞誉前所未有,而且发自肺腑。她由衷地感叹:妈妈,你配诗的音乐选得非常到位。妈妈,你越来越会讲故事了,你的概括能力好强!妈妈,我很佩服你的学习精神……表扬多了,我反而不太习惯,这可是吝啬赞赏如同吝啬金钱的孩子。我们交流和沟通,也因诗歌而更热切与频繁,每晚的睡前聊天都会意犹未尽。
孩子是敏感而有个性的,这个时期更深层次的交流变得尤为重要。女儿很快就发觉,为什么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是非正常死亡,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自杀?对此,我慎重考虑后,引用了狄金森的诗句回答她:对有些人,那致命的一击是生命的开始;他们直至死亡,才获得生命。当他们死时,才重新有了活力。
今天,诗享会关注人数为45人,每天都有粉丝积极的分享。我跟女儿说,45人,恰好一个班的人数,做能影响一个班的内容,也是一件神圣的使命。女儿说,她和她的爸爸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,所以我是最幸福的。
(最后,向喜欢诗歌的朋友推荐狄金森的《宁静的激情》,我细读了很多诗集,这本非常适合亲子阅读。)
如果你也喜欢诗歌,请关注诗享会! 每天陪孩子共同阅读十分钟 收获满满的诗意盛宴...... (长按二维码)
|